关工委 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关工委 >> 正文

弘扬时代精神,建设教育强国——“五老”人物事迹采访活动

作者:建筑旅游学院 编辑:离退休工作处 发表于:2025年06月24日 文章点击数:  【打印】

为深入挖掘“五老”群体在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中的精神脉络,以及他们助力教育强国征程的珍贵印记,以个体故事解码时代精神传承,6月20日,建筑旅游学院的学子们奔赴达州市通川区新酢坊社区,开展“读中国故事—弘扬时代精神,建设教育强国”主题采访,与四位老党员对话,在岁月沉淀中打捞信仰力量。

一、踏入社区,寻访初心

晨光微露,他们踏入新酢坊社区。带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精神传承的期待,踏入这片承载居民烟火与岁月故事的土地。社区活动中心里,四位精神矍铄的老党员依次接受访谈,他们身着朴素的衣裳,眼神中透着历经岁月沉淀的坚毅与温暖。一场跨越时光、满载深情的对话,就此拉开帷幕。

二、倾听故事,感悟担当

    四位老党员,携着各异人生阅历而来,却同燃对党忠诚、为国奉献的炽热初心。

1、谈及为何要加入中国共产党

他们眼神瞬间亮起来。“那时候就觉得,跟着党走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!”有人是在部队受老党员感召,有人是目睹乡村在党带领下焕新,“入党不是为了个人,是想把自己活成照亮别人的光。”

2、谈及工作中的挑战

每个人都有着相似的坚定。有人回忆起部队里的艰苦训练,有人说起退役后投身社区建设的艰难,但无一例外,语气中满是从容:“困难肯定有,但咬咬牙就过去了!只要想到肩上的责任,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。现在国家发展得这么好,都是一代代人拼出来的。”

3、说到印象深刻的中国故事

他们纷纷打开话匣子。从改革开放到脱贫攻坚,从神舟飞天到蛟龙探海,每一个故事都让他们倍感自豪。“这些成就来之不易,是无数人奋斗的结果。年轻人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,继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。”

4、谈及国家巨变

他们眼眶温热。从曾经吃饱饭都是难题,到如今追求高品质生活,一路走来,见证了党带领人民奋斗书写的壮丽答卷。他们反复叮嘱年轻人,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,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要接着传下去,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

5、谈及建设教育强国

他们展现出深切的关怀。教育是国家的根本,关系着民族的未来。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,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。要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,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孩子,一个都不能落下。

6、聊起红色基因传承

他们尤为郑重。红色基因传承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,关键在于行动,要落实到生活的点滴中。无论是帮助身边的人,还是参与志愿服务,都是在传承红色精神。

7、谈及对青年都期望

他们将殷切的期望寄托在年轻一代身上。“青年一代生逢盛世,肩负重任。”要坚定理想信念,努力学习知识,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中。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,遇到困难不要退缩,相信自己一定能行!

这些朴实而真挚的话语,不仅是他们人生经验的总结,更是对年轻一代的深情寄语。他们的故事,是最鲜活的中国故事,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宝贵财富。

三、合影定格,传承启航

采访尾声,学院学子们与四位老党员并肩而立。快门声响,定格的不只是一张照片,更是“五老”精神与年轻力量的交融。他们眼角皱纹藏着岁月智慧,眼中光芒燃着不灭信仰;学子们脸上的敬意与朝气,传递着接棒传承的决心。这张合影,是活动的句点,更是传承的起点,让“五老”故事里的时代精神,持续照亮教育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漫漫长路。

建筑旅游学院的学子们,将带着这份珍贵“精神礼物”继续前行,让更多人听见“五老”的声音,让时代精神在传承中熠熠生辉,为教育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注入不竭动力!


下一条:学校关工委举行“老青共话”庆“七一”座谈会

 

版权所有:Copyright @ 2016 四川文理学院离退休工作处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.
   办公电话:15308241573 地址: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519号
   ICP备案号:蜀ICP备06020089号-1 、网警备案号:511700030001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