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学 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作品展示 >> 文学 >> 正文

美,激励着我……

作者:范藻 编辑: 发表于:2019年06月13日 文章点击数:  【打印】

    说到美,我们都知道“爱美之心人皆有之”,也懂得“生活中不是缺少美,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”。因此,美不但丰富着我们的生活,而且激励着我们的生命,这源于我对美的一次惊异的发现,一种独特的理解,一场充满魅力的生命之旅。

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,在西南大学求学的我带着憧憬和迷惑,第一次走进雍国容教授的美学课堂,就在美的本质、审美意识、美学精神、艺术境界等一堆概念,让我似懂非懂时,窗外啁啾的鸟鸣、摇曳的花朵,更有夹着书本匆匆而过的老师、挥着扫帚清扫校园的工友,草坪上捧读沉思的同学,突然间,我似乎明白了,美不仅是生活,更是对生活的创造,美不仅是生命本身的美化,更是生命意义的充实。啊,如此神奇的学问,它的魅力不应仅仅是在课堂上、书本里和论文中,更应该在我们感同身受的艺术体验时,在我们身体力行的生活创造中。

    短暂一学期的美学原理课结束了,我又投身于更广阔的人生美学实践课。在四川省达州市的大竹县做过县委机关干部,夜以继日写材料,跋山涉水做调研,陪伴我的唯有美学书籍;还做了十八年的基础教育的老师,不论是在教师进修学校,还是大竹县委党校,也还是大竹中学、大竹师范,课余之时,放假之日,甚至病卧在床,都沉醉在美学与艺术的学理海洋里,穿行在读书和写作的人生旅途上,且不时有美学、文学、艺术、教育等方面的文章见诸报刊,虽也飘来风言风语,依然自得其乐。其间尤其令我感怀并永远铭记的是得到了四川大学的王世德教授、南京大学的潘知常教授、北京市委党校的赵祖达教授,或耳提面命的教诲,或鸿雁传书的指引,或热情真诚的鼓励,还有《四川省委党校学报》《美与时代》《川东学刊》的主编齐玉琳教授、贾玉民教授和王道坤教授的青睐,多次刊发我那些今天开来还不很成熟的文章。

    20009月,一个秋阳灿烂的时节,迎来了我追求美、思考美人生的重大转折,四川文理学院校长孟兆怀教授,把我引进到了该校的中文系,主讲中国现当代文学和美学。如果说这以前我是业余的美学研究者,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专业的美学研究者了。不论是以后做院系的行政领导,我追求团队的和谐美;还是一直坚守三尺讲台,我展示教学的风采美;而更期待的是做学生的良师益友,这才是我不断追慕的人格美。如果说这些是美的感性呈现的话,那么我更致力于美的意义思考,先后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和武汉大学出版社推出了《叩问意义之门:生命美学论纲》和《缤纷的风景:文化审美 产业》,还刊发了生命美学、悲剧美学、审美教育、电影美学、文艺美学、休闲美学八十多篇学术文章,特别是突出了生命美学的研究,先后在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《郑州大学学报》《上海文化》《美与时代》等刊物上发表了《生命美学,崛起是新学派》《信仰的重建,是为了重建的信仰——兼及新世纪中国文化建设的美学选择》《关于美育合法性的反思——兼及生命美学的必然性存在》《潘知常及其生命美学之我见》,就在2018年还发表了平生第一篇三万五千字的论文《提取生命美学的“中国样本”》等有较大学术影响的论文近20万字。

    2008512日,“汶川特大地震”爆发后,我立即用美学的理论来思考这场灾难给我们的启示,先后在《当代文坛》《光明日报》等发表了《痛定思痛,地震文学的美学介入及其神学冥思》《人类生命应该承受之重——5.12大地震和抗震救灾的美学反思》的学术论文和文艺评论近20篇,并在2018年的6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国内第一部研究“汶川特大地震”的专著《痛定思痛:灾难文学研究》,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、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教授在这部著作的序言里说“这是一部高起点、全方位和多角度灾难文学研究”的专著。

理论形态的美固然是人类精神金字塔顶端闪耀的明珠,但是,恰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言的“美是生活”,广阔的生活场域和人生际遇,才应该是美的源头活水。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我,总想将大脑里的思想和胸中的情感倾注于笔端,行诸于文字,就在教学、事务、读书和写作之余,又开始了文学创作。十余年来,为校内外创作了朗诵诗、演讲稿、情景剧、辞赋和电视专题片好几十篇吧,它们或舞台表演、或公开播放,或制成作品,或户外刻写,20166月,在送别文化与传媒学院2012级毕业学生之际,就在四川文理学院公开举办了《感恩文理,送别学子——范藻教授原创诗歌朗诵会》。

的确,在许多人眼中,评上了大学教授,担任了中层领导,还是国内知名学者和地方文化名流,父母安康、妻子贤惠、女儿有为,身心康健,生活对我的馈赠,已经够了吧,还用得着这样手不释卷、笔耕不辍吗?

尤其是2018年我退休了,更应该颐养天年,游山玩水,打牌钓鱼,照看孙辈,因为我曾经历了饥饿的童年、迷惘的少年、觉醒的青年、奋进的中年。我却欣然接受了四川传媒学院的邀请,出任有声语言艺术学院副院长。其实,到了这个年龄和地步,挣钱已经不重要了,至少不是生活的首选了吧。然而,置身生机勃勃的校园,面对帅气靓丽的学生,迎接崭新工作的挑战,我不能像歌德笔下的浮士德那样“真美啊,请停留下来吧!”因为,我相信我的生命美学导师潘知常教授,曾经当面对我说的一句话:“学者的生命是从六十岁开始的”,就在2018年这一年,我就出版专著一部,发表美学、文学和传媒方面的论文八篇,还申报获准了一个省级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建设的课题,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一次,并大会发言,创作文学作品十来篇,做专题报告五次,还撰写文化策划方案三万多字;更有大家想不到的是,我要完成在四川文理学院已经安排的教学任务,每周往返于达州和成都之间。

这又何苦呢?我还在企求什么呢?

夜深人静时刻,我常常扪心自问。

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,六十余年,弹指一挥,经历、见证并参与了共和国的苦难与辉煌、热血与荣光,更有崛起与复兴的我——我们这一代人,虽然不敢用哲学家康德“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”,来说明我追求的崇高,但是,“我们是爱美的人”,古希腊雅典公民伯利克里的这一声叹息,道出了我曾经的初心、今日的衷心和未来的信心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1965日于府河之畔

上一条:春天在哪里 下一条:迈进壮丽新时代

 

版权所有:Copyright @ 2016 四川文理学院离退休工作处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.
   办公电话:15308241573 地址: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519号
   ICP备案号:蜀ICP备06020089号-1 、网警备案号:51170003000124